津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迎新春时,老百姓合家团圆举杯庆贺时,城市上空鞭炮齐鸣礼花飞舞时,他们却是最忙碌的一群——为了千家万户能够过上一个平安年,消防官兵要24小时“枕戈待旦”。天津市公安消防局119指挥中心参谋王洪军,与战友们更要“钉”在岗位上,与火魔相伴辞旧迎新。这群特殊的都市守望者,用忠诚保卫着全市百姓的生命安全。 空气干燥 今年火警比去年多
6日上午9:47,119指挥中心里,火警电话骤然响起。“我家电线着火了,你们赶紧过来救火啊!”一名市民焦急地打进电话。“您别着急,火势怎么样,家中有人吗?请告诉我您家的地址。”王洪军安慰说。“我家住在西青区,永福里4号楼。”记下地址后,王洪军立即调派距离起火点最近的消防中队赶到现场扑救。
“今年春节相比去年忙了很多!去年春节前下了一场小雪,空气湿润,除夕夜只接了不到200起火警。今年空气干燥,没有雨雪,市民燃放鞭炮后很容易引燃杂物,除夕夜接了火警320起,其中周边区县火警较多,占了整个接警数量的一大半。”王洪军说,针对今年的情况,他们已经做了充足准备,设定了12个接警席位,3个警情分配席位,同时还增加了6个调派席,组织官兵开展模拟训练,进一步加强接警、调派和无线通信的协调配合,整体加快接处警流程速度。
“除夕当天,35名接警员从下午4点就全部上岗。大概从晚上6点开始,火警电话逐渐多了起来,直到初一凌晨2点左右,电话才‘安静’下来。”王洪军说,“每年的除夕、初五和正月十五是我们最紧张的日子。这几天,市民都要燃放鞭炮烟花,是高危时段,需要我们全神贯注。”
熟悉地形 听简称就知道是哪王洪军说,每一名接警员记性都特别好,他们的基本业务是熟悉天津的每一条街道。刚刚成为一名接警员时,要有半年时间去熟悉地形,听录音识别地方语音,自己也不例外,“直到现在,只要有时间,我还会反复听录音带,了解天津各个地方的口音、口语,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,这样才能最快调派警力。”
王洪军还给记者讲了个例子,“比如,北辰区有个南麻疙瘩村,当地人称之为‘南麻嘎’,这一地点在119指挥系统电子地图上是找不到的,所以接警人员必须熟知当地方言,迅速做出判断,并核实清楚。此外,宁河县有个东棘坨村,该村西部还有个西棘坨村,现已更名为东棘坨镇,当地人若报‘东棘坨着火’,要在第一时间问清确切地点,否则就会造成误派。”
春节心愿 能够“常回家看看”“已经连续8年春节,我都是在119指挥中心过的。”王洪军有些动情,“除夕夜是万家团圆的欢乐时刻,我们当然也想家,思念亲人,这时候我最想听也最怕听的一首歌就是《常回家看看》了,但为了全市人民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,我们的牺牲值得。”
“以前,妈妈还唠叨几句,埋怨我没能和他们一起过个团圆年,现在好像也习惯了。越是这样,我心里越是不舒服,反而觉得亏欠家人很多。”王洪军笑着说,“每年春节和老百姓过年也是不错的一件事。”
只是,3岁的儿子说的话,让王洪军这个当爸爸的有些心酸,“过年了,其他小朋友都与爸爸妈妈一起过年,你不能陪着我,我多可怜啊。”听着儿子的话,王洪军只能告诉儿子说,“你睡一觉,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爸爸了。”确实是这样,每年初一的凌晨4点,完成工作的王洪军才能回到静海的家中与家人团聚。但是,根据值班安排,他很快又要返回工作岗位……
评论